商標就是商品的牌子,是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使自己生產或經營的商品同其他商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生產或經營的商品區別開來而使用的一種標記。
很多不了解商標注冊的人認為注冊商標很簡單,起好名字提交資料然后等著下證就可以了。但實際上在商標注冊過程中是有一些無法規避的客觀風險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商標查詢盲期
在商標注冊前,首先要查詢商標是否有相同或近似,避開相同或近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商標的成功率更高。然而,已經下發受理書的申請信息基本上都可以查到,但近期申請的還沒有下發受理書的商標,是任何人都無法查詢到的,這段商標查詢空白期也稱為商標查詢“盲期”。如果在盲期內,即使有人和你注冊相同的商標,也是查詢不到的,所以這是第一個風險。
商標近似的判斷
在商標查詢時,對于查詢到的結果,是要和申請人的商標進行近似比對的。在比對的過程中,申請者個人、代理公司的商標查詢員、商標局的審查人員都有一套標準與看法,所以對于兩個商標近似不近似,并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概率上的判斷。尤其是圖形商標的近似度,判斷的差異性更大。最終結果由審查院裁定。
審查員的主觀因素
商標審核是由審查員人為審查,具有較高的主觀性,而且審查員由于資質閱歷不同,對同一個商標可能存在多種認知,也就會造成商標被駁回的情況,當然如果商標被駁回了也不要放棄,冷靜分析原因,必要時可以提出復審。
商標公告與異議
商標公告期為三個月,在此期間全國任何人均可以提出異議(比如指出和某商標近似、侵犯某個體權益、商標搶注……等等),商標局收到異議后會讓申請人答辯,然后綜合材料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裁定,甚至還有可能復審。
商標注冊本身就具備不可規避的風險,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證可以百分之百注冊成功,如果不了解商標注冊流程可以委托正規的商標代理機構辦理,盡量降低這些風險,或者通過商標轉讓來獲得商標權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