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高新技術企業三年要翻番![]() 4月21至22日,省委書記胡春華率省委調研組到中山調研,要求中山堅定不移依靠創新實現新一輪發展,并對我市建設翠亨新區、發展新型專業鎮、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發展標定方向。貫徹落實省委部署,我市將以創新驅動為總戰略,以新型專業鎮創新發展為主戰場,以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端產業集聚發展提升產業層次為主攻方向,通過實施科技創新以及模式創新、組織創新、集群創新、要素資源集約創新、產城融合創新、生態環境創新、人才創新等“1+7”的創新工程,推動傳統產業主導型經濟向創新主導型經濟的方向轉變。為更好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在全市營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濃厚氛圍,本報今起特推出“實施創新驅動總戰略推動中山新一輪發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我們已經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了,今年力爭成功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我市兩名納入國家“千人計劃”之一的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夏瑜近日告訴記者,響應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康方公司已著手準備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各種申報材料。該公司是由數位在國外知名大企業的藥物研發和生產部門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行業帶頭人及企業領導者創立。短短兩三年時間,康方生物總部已擁有600 平方米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實驗動物房。 像康方這類科技創新型企業正成為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新陣地”。 ■各鎮區正加速爭創“高新” 高新技術企業對我市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所起到的作用已越發明顯。市科技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山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85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 46.5%。且自2008年國家實施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以來,中山新增的境內外上市企業近九成都是高新企業。但另一方面,我市高新企業數量也出現發展后勁不足、增速明顯放緩態勢。 “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正成為各大專業鎮實施創新驅動的主抓手。記者了解到,市政府定下了今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凈增150家的目標。爭創高新技術企業的浪潮,已經在各大鎮區加速涌動。火炬區現擁有全市1/3的高新技術企業,位居全市第一,該區計劃到今年底,高新技術企業增加約50家,存量將超過113家。作為全市工商企業最密集的鎮區,小欖鎮目前共有22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居全市第二。今年小欖已初步篩選40家后備企業作為扶持對象。為扶持科技創新,西區辦事處出臺了《西區獎勵科技創新實施方案》,通過強有力的扶持政策保障,提高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性。三角、東鳳、南頭等工業重鎮也正制定或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據了解,我市力爭到2017年底,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4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8%。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 ■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將成新陣地 在火炬區聯合光電公司展廳內,記者看到,該公司的一面“專利墻”頗有意思。“沒有把各種榮譽掛到墻壁上去展示,我們重點突出近年來的各類專利,以增強員工對科技創新的使命感。”聯合光電總經理龔俊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因為緊緊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最核心的東西,企業近年來才能夠實現快速發展。 聯合光電是一家專注于光學鏡頭和光電產品研發設計的科技型公司,近年來由一家“小小的”創業企業,實現了“快速成長”。聯合光電提供的一組數據說明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擁有220多項專利,其中大部分是發明專利,研發人員占總人數30%,每年研發支出超過銷售收入8%,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0億元大關。 據悉,中山的大中型企業占總數的88.2%,小型企業占11.8%,而高新技術企業要求大專以上人員占全體職工總數的30%以上。這對于幾千員工的大公司來講,很難辦到,但對于科技型小公司來講,就沒有多大困難。今年,市政府提出重點聚焦科技含量高的小微科技型企業,鼓勵它們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據了解,我市將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新認定企業、復審(重新認定)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予以財政補助等。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后備庫。現已篩選出366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進行定向培養扶持。分解2015年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任務指標到鎮區,建立“一周一報告”督辦制度,全力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同時,認真落實省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記者 譚華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