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按需定做知識產權維權機制
早在2011年6月6日,這個小鎮就因成立了國內首個設在鎮級行政區內針對單一行業的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而名噪一時。其后,又以其探索出的一套“快速授權、快速維權、快速確權”的新機制在助推企業自主創新力上的強大功效而備受關注。
曾受困于仿冒者低價競爭
進入古鎮,沿途大大小小富麗堂皇的燈飾商店,不斷提醒著我們已經來到了有著3700多家燈飾企業的“中國燈飾之都”。同行的古鎮人自豪地告訴記者,古鎮燈飾產品在國內同行業市場中的份額占到60%的比重,產品還遠銷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在今天這份驕人成績的背后,古鎮燈飾業的發展也曾經歷過仿冒盛行侵權泛濫的陣痛。“燈飾科技含量不高,其核心競爭力是款式。很多燈飾企業的新產品發布不到一個星期,就被同行競相模仿并泛濫開來。而仿冒者隨后又采用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讓產業陷入惡性循環。”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主任周錦添說。
而另外一個突出問題是,燈飾產品更新換代快,款式變換的周期也就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而外觀專利的申請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專利申請滯后于產品上市”,周錦添說。
2010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考察中山時,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要求積極探索建立適應中山燈飾產業發展特點的知識產權快速反應保護維權機制。
同年11月,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應運而生。該中心隸屬鎮政府,人員經費由鎮政府核撥。
最快一個月內結案
為適應燈飾產品周期短、變化快的特點,維權中心建立了專利申請快速授權通道。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從一開始的8個月,縮短到年初的30天,再到現階段,企業通過電子申請,10個工作日內便可獲得電子權限。維權中心運行至今,已有476件燈飾外觀設計專利進入快速申請通道。
維權中心還建立了專利快速維權通道。中山市知識產權局將專利行政執法權限委托給中心行使,同時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中心設置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專利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都搬到了企業的“家門口”,對符合條件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從受理、調查取證、舉證答辯、行業調解或移送司法能夠一個月內結案,提高了維權的時效性。
該中心受理各類知識產權的侵權舉報投訴及案件的移送和反饋,然后協助相關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執法工作。“我們會先組織調解,調解不成功的,由中心以中山市知識產權局名義進行行政調處,或者由中山法院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進行司法審判。”周錦添說,由于巡回審判庭也介入了此前的調查取證過程,對整個案件非常了解,也更易做出準確判斷。
維權中心成立以來共立案395宗,已結案383宗,其中調解結案273宗。立案數和結案數居全國75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首位。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曾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中國目前產業結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結構轉變的階段,急需要知識產權提供支撐。而快速維權中心實際上是按企業的需求和實際,量身定做的制度,能幫助企業從原來的制造者和低端的組裝者,轉型為設計創造者。而古鎮的經驗事實上是為全國提供了一個示范,對全國具有強烈推廣意義。”
有效保護激發自主創新熱情
在業內頗有名氣的中山市琪朗燈飾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朗公司”),就曾是維權中心快速維權的受惠者。
2007年10月,琪朗公司設計的“天鵝頭”造型系列燈飾,在2010年英國伯明翰燈飾展上獲得了“最佳固定式燈具設計大獎”和“英國燈具年度設計大獎”。該公司也于2011年3月2日在廣東省版權局完成作品登記。
琪朗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正是自己的權益得到及時和有效的保護,才有了日后的自主創新熱情。據悉,該國內公司在2011年專利申請量為28件,2012年則達到60件,同比增長114%,2013年預計專利申請量80件,企業2012年總產值2.81億元,其中專利產品所占產值1億元。
快速維權是否真正能達到快速高效解決企業間的知識產權糾紛?在維權中心時,《法制日報》記者恰好遇到兩家燈飾企業在這里解決侵權問題。據維權中心副主任蘇婉蘭介紹,兩家企業原本已經將糾紛訴諸法院,后來又都來到維權中心請求調解。而這場自上午9:30開始的第一次調解,在11:30已經達成了和解。記者看到,現場氣氛非常輕松,侵權一方承認了自己侵權的事實,并表示愿意賠償對方損失35000元。“這種案子在法院大概也是3萬元到5萬元之間的賠償額”,蘇婉蘭說。但兩個小時與漫長的訴訟過程相比,維權中心的快速優勢,顯然更受企業歡迎。
據悉,古鎮的故事也已經發生在了福建德化縣陶瓷市場、江蘇省南通家紡行業中。作為當地的優勢產業,它們曾深受抄襲模仿煩擾,而今,又因不懈的制度探索,為強效知識產權保護開創出更加美好的未來。